股票融资作用 大江大河:制造业的“踵武相接”

发布日期:2025-05-09 22:22    点击次数:85

股票融资作用 大江大河:制造业的“踵武相接”

股票融资作用

图片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脊梁,其发展轨迹深刻影响着国家财政与居民收入。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从纺织服装到汽车制造,从传统重工业到数字经济,从食品饮料到印刷加工,不同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又共同决定着采购经理指数(PMI)的起伏曲线。

据国家统计局3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月份,国内制造业PMI为50.2%,较一月份上升1.1pct,重返扩张区间。而今年一月份PMI值为49.1%。

PMI通常以50%作为衡量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PMI高于50%时,表明经济处于扩张阶段;低于50%时,表明经济处于收缩阶段。PMI值越高,其所反映的行业经济活跃度越高,通常通过抽样调查、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涵盖了生产、新订单、雇员、配送、存货等多个方面,能够反映一个地区或行业的整体运行,是衡量国内经济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二月份50.2%的PMI,再次回到分界线以上,也正反映出国内制造业企业们“踵武相接”的状态和背后一个又一个奋斗者的故事。

01

双城记:郑州和深圳的工业史诗

1914年,上海滩“四大纱王”之一的穆藕初在郑州西郊的西豆腐寨村外,用200万两白银建起豫丰纱厂。彼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但陇海、京汉铁路在此交汇,穆藕初断言:“此地地当中枢,煤斤劳力色色较廉,申郑二厂联为一气,原料金融互相调剂。”豫丰纱厂不仅激活了郑州的近代工业,更带动了周边商业圈的崛起——电灯、自来水、洋车、黄包车等现代生活设施渐次出现,原本的乡村逐渐城镇化。

然而,好景不长。1934年,豫丰纱厂将90%股份卖给天津中国银行,穆藕初的纺织梦破碎。

新中国成立后,郑州纺织工业迎来新生。1953年,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决定在全国重点兴建六个纺织工业基地。郑州因其前期良好的纺织工业基础及地理交通优势,与北京、石家庄、邯郸、西安、呼和浩特一起被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当时,国家投资1.76亿元,在郑州西郊建起国棉一至六厂,形成“五厂连片”的工业集群。在鼎盛时期,十多万纺织工人让郑州的国棉厂区成为郑州市最繁华的区域,其区位所在的棉纺路沿线汇聚了医院、学校、影院,还甚至诞生了“宁嫁纱妞不娶教师”的都市传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一台有梭织机上,国棉厂勤劳的纺织工人们手动将经过经纱准备的织轴和纬纱准备的管纱,在织机上根据织物组织的要求,将互相垂直排列的经、纬两组纱线按一定规律相互交织,织制成平纹、斜纹、卡其等一定结构的织物。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工人们同样手动操作,通过络筒机将纱线连接起来卷绕成筒子。在这样的条件下,国棉厂的工人们创新生产出高档丝绸、纯棉纱、嵌条呢等织物品种。

但随着设备老化、市场化滞后让郑州纺织业陷入泥潭。2003年“土地换生存”政策下,国棉厂原址蜕变为商业中心。

如今,虽然已退出历史舞台,但郑州纺织工业博物馆里陈列的奖杯、水壶,仍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这一时期的洛阳拖拉机厂、武汉钢铁厂布局,暗合了“省域经济棋盘”逻辑: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将产业链关键环节嵌入地理要冲。郑州棉纺业的勃兴,本质上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经济能量在陇海铁路线上的交汇‌。

与此同时的另一城,深圳。1979年,蛇口工业区在袁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中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彼时的深圳仅有4000多渔民,却以“三来一补”模式吸引港资涌入,形成外向型工业基地。1980年深圳特区成立后,政策红利催化产业集聚。

1986年的深圳华强北,23岁的潮汕青年陈志雄在1.2米宽的柜台上,用香港买到的电子表芯组装出“国产钻石牌手表”。当国有电子厂还在为彩电显像管配额扯皮时,华强北的数千家小作坊已用市场化分工网络重构产业链:东莞的模具、惠州的电池、深圳的设计,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的电子元件市场里,流动着中国最早的创投基因‌。

2020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7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1/4,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在此崛起。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深中通道串联起电子信息产业带,前海自贸区以“非禁即入”负面清单打破制度壁垒,工程师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新动能。

2024年,在坪山区“产学研深度融合”政策支持下,深圳技术大学智能汽车方向李和言教授团队分别在江苏常州和深圳坪山创立了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并与大型车企在自动泊车领域达成深度合作。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力的一个生动注脚。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纺织工业和科技制造业各自的生产研发、产品周期是不同的,受到市场价格和原材料波动影响所产生的经济弹性曲线也是不同的。但相同的地方是,生产研发设备的新旧程度、科技含量会直接影响产品生产研发、上市流通的市场效率和产品周期,这也恰恰是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市场,则对应着聪明的选择与时代之势。

02

基建狂潮:路网重构制造版图

在《置身事内》书中,兰小欢教授提到,不同地市县和省域经济的关系。他提到,省际交界市县往往经济偏弱。比如民国时期的晋察冀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处于距离省域经济中心较偏远的区域,行政壁垒导致产业分散化,其经济水平常偏弱,往往“三不管”,所以整个产业经济都偏弱。

所以,要致富,先修路。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修路建桥,是各个省市域热火朝天的建设者群像。

1994年,江阴大桥的建设工程正式立项。经过五年建设,1999年实现全线贯通。这座大桥全长3071米,主跨达到了1385米,一跨飞越长江,气势恢宏,是中国首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桥梁设计专家王建尧,作为桥梁专家组组长,正是江阴华士人,为江阴大桥的设计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建驱动带来要素重组、工业崛起。

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铁路贯通后,河北沿线的工业产品送达江西赣南,运输成本下降逾60%‌。2019年,江西省更是正式发布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发展规划,将其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首次提出铸造‌“物联江西”区域产业品牌。

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广东顺德陈村镇‌通过缩短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距离,使陈村镇与香港、珠海的物流通道更加畅通,原材料及成品运输时间显著减少,企业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约30%‌。

而公路桥梁的基建工程,更催生出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工程制造业的大型企业。

所以,不仅有“火车上的城市”,更有“火车沿线的新基建”。此类“基建——制造”正反馈机制,使区域经济要素边际成本下降,推动产业组织从离散走向集聚,带动了工程制造业一批规模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沿线整个产业经济带集聚商业的发展。

03

新旧动能:制造业基因的传承与创新

从1958年长春一汽的八级钳工马国范用榔头敲出第一台红旗CA72轿车,到如今比亚迪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代言词。

以比亚迪在中国多个城市建立的分工厂为例,我们试图发现制造业所选择的城市的特征。

(龙湖街巷制表)

究其共性,这些城市都是一线、准一线或者二线的中心城市及重点城市,其各自城市的GDP均名列全国城市前茅,城市均已具有良好的科研科创、集聚经济、商业人文和创投价值。从这些城市的区位分布来看,华东、华北、西北以及总部所在的华南地区均有覆盖,这就为比亚迪全国市场的拓展提供了便利的区位产能支撑。

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城市还有两个共性:一,从建厂成本的角度看,一线和中心城市往往比二线以下城市具有更加优异的成本选择价值。一线产区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供应链和政策支持。以北京为例,其技术成熟度和供应链稳定性远超其他地区:北京拥有全国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配套体系,涵盖模具开发、零部件供应、物流仓储等全环节,仅北京一到五环区域就形成汽车产业核心集群,技术成熟度和供应链稳定性远超其他地区‌。二,这些被选择的中心或者重点城市,往往制造业基因浓重,相较于互联网基因占优势的杭州等地区,这些城市的面貌往往传统而老派。

从整体选址看,政策优势和集聚价值是比亚迪在考量建厂城市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

无独有偶。

沙利文,《2024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白皮书》

据沙利文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的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中国三十一个省份,且有二十个省份拥有一百家以上的小巨人企业。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四省的小巨人企业数量领跑全国,拥有千家以上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分布状态。

之所以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小巨人”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八个省份在2023年全国GDP数据排名中位列前十,其余二省位于前十五。二是东部区域拥有政策、金融、产业基础等优势。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之所以能超越浙江省成为拥有“小巨人”最多的省份,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产业基础扎实,拥有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获得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是由于广东科创能力强,人才基础雄厚。2023年,广东省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39%,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转向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研发人员数量达135万人。

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城市分布来看,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三百座城市,且有十三座城市拥有超过两百家以上的小巨人企业。从分布来看,产业集聚效益明显,如经济发达,技术、人才、资本等基础雄厚或城市本身就具有某种类型的产业积累。

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专精特新汽车领域上市企业占全部A股汽车领域企业29.9%;在中国专精特新汽车领域上市企业中,汽车零部件行业占比最大,达到70.7%,其中底盘与发动机系统企业数量最多。

汽车供应链服务商中,上汽大众、奥迪汽车等品牌的供应商科博达企业其财务指标在所有汽车供应链企业中遥遥领先,总部位于上海市。

说起科博达的创业历程,不得不提企业董事长柯桂华。柯桂华1965年出生于温州乐清,从白象光电厂的普通员工做起,后来成为厂长。2003年,他在上海创立了欧宝电子科技,即科博达的前身。

在创业初期,柯桂华带领科博达的技术研发人员选择了汽车CAN总线技术作为研究课题,成功获得德国大众的首个汽车电子产品BMG产品许可,为上海大众提供批量配套产品。

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科博达成功研发出符合AUTOSAR标准架构的汽车电子产品,并掌握与整车厂商车型开发平台直接对接的研发技术。同时,科博达还参与起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

同为汽车供应链服务商的德方纳米企业于201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其主要产品为汽车电池相关磷酸铁锂、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导电液等,总部位于广东省。

创始人吉学文从部队转业到深圳,于2007年和合伙人共同创立德方纳米,从此开启了企业技术攻坚、产能扩张、上市合作的发展之路。

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德方纳米独创液相法工艺,兼具成本和性能优势,与头部电池企业合作共建工厂。其企业工厂产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供货能力处于行业前列。

据沙利文报告显示,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前十的行业中,有九个行业属于制造业领域,其中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是小巨人企业密集度最高的行业。

而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区域集聚经济,拉低包括人才成本在内的整个区域的要素边际成本,形成整个集聚经济区的要素集聚机制,带动该区域产业组织优化发展。同时,集聚商业会使得区域转变其发展的经济产业结构,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的交互作用下,使得区域经济效率最大化。

2021年至今,各省市区域为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奖励和补助政策,为小巨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现已成为专精特企业培育和上市的主阵地。与沪深交易所相比,北交所从受理到上市平均所需天数明显低于A股其他板块,上市效率高,操作费用低,为这些中小企业上市提供了新阵地。

而制造业的全面发展会促进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从而拉动民生,全面带动经济的需求侧的繁荣。

结语:个体叙事与大历史的咬合

在电视剧《大江大河》中,创业三杰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他们面对时代的激荡,有的很辉煌,有的很热血,却都写满了创业的热泪。

如果说,制造业是国家栋梁之基石,那么这大江大河的壮阔,恰恰是来自其中的每一位了不起的参与者。

当蛇口的技术工人成长为技术专家,当比亚迪车间的老师傅为现在高效的智能化工厂点赞,这些个体命运的齿轮,正在拼合中国制造从“踵武”到“超越”的新图景。从郑州国棉厂的纱锭到专精特新企业的电池和系统,每一次技术迭代都在证明:制造业的江河奔涌,永远由无数细流的踵武相接汇成‌。

当道路延伸处的新产业集群崛起,一部贯穿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制造史诗正在续写。

而时代属于奋斗者股票融资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